西甲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
|
东西湖区一流电网电力项目顶管隧道全线贯通 | |
| |
7月16日19时23分,由电力工程公司承建的武汉市东西湖区一流电网电力通道(土建)工程项目G2-G3顶管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东西湖区一流电网电力项目新建1.212千米顶管隧道全线顺利贯通。 大跨度、大曲线顶进施工,攻克“难点” 东西湖区一流电网电力通道(土建)工程,新建电力隧道起于金银湖北街与金银湖路交叉口中间绿化带,止于金山大与金银湖路交叉口北侧,其中最大的难点即为G2-G1段顶进施工。 G2-G1段顶管隧道总长度为897米,属于超长电力顶管隧道,曲线半径为150米,接近极限,该段顶管隧道起于G2始发井,终于G1接收井。顶管内径3米,埋深11.8米,西侧为三江航天大楼,全路径横穿4条燃气托管及多条电力托管,最小净距1米,尤为关键的是G1接收井正上方分布多条220千伏高压线。导致施工难度加大,安全风险等级提高。 隧道主要存在于粉质黏土软塑、粉质黏土硬塑及软硬相接复合地层,这种“软硬结合”、地质分布不均的情况,对顶管顶进姿态控制要求极其高。项目部组织项目各参建方多次召开施工技术方案研讨会,邀请武汉市建委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项论证指导。积极推进顶管各道工序优化,最终决定采用适应性强、稳定性高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艺。项目建设技术管理团队采用了可视化智能顶管监控系统。在顶管掘进过程中,严控顶管注浆压力,根据监测数据实时优化调整,顶进姿态及各项顶进参数。真正做到顶管姿态数据化、偏离分析实时化、纠偏措施科学化的立体把控,防止对地铁号6线造成扰动或影响。项目还组建了一个24小时监测小组,在地面进行高频次监测,作为有效补充。 双顶管上跨穿越地铁隧道,打通“堵点”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东西湖区一流电网电力项目G4-G3段隧道上跨穿越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运营轨道,与地铁盾构顶之间竖向净距约为5.6米,为减小管廊施工对地铁盾构区间影响,故该段管廊设计采用直径2米大顶管土压平衡顶进施工工艺,设计东西两舱管廊间距3.8米,双线长共190米,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针对顶管标高控制、顶管机头轴线姿态控制以及顶管掘进对地铁6号线的保护等施工重难点,项目部精心组织施工,加强安全质量管理,每天安排专人进行顶进作业值班,并做好顶管轴线以及地铁保护区间土体沉降监测,确保作业期间顶进区段地面无明显沉降或隆起,预警及地铁区间监测数据正常。 自顶管机始发以来,项目部秉持着“安全生产大于天”的安全要求施工。顶管进场施工前,项目部便编制了顶管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按要求完成了方案报审,并对全体管理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施工技术交底,为现场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每天下到工作井及顶管内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及地质情况查看,确保顶管施工安全有序进行,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劳务队在作业前进行班前教育及气体检测。顶管施工在安全零事故的前提下顺利贯通。 项目管理团队多措并举,消除“卡点” 自2022年12月6日顶管机始发以来,223个昼夜更替,项目管理团队精心组织、科学策划,轮班值守,夙夜在“工”,平均顶进速度5.45米/天,最大推力达800吨,在施工过程中,相继克服了征地拆迁、地下管线迁改,疫情影响、施工场地狭小,高压电力线保护、地铁保护、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高要求、顶管施工噪声污染严重等诸多困难,一遍遍地刷新着顶管隧道的建设速度。 项目管理团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抓好“人、机、料、法、环”,不断强化项目各级人员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施工安全,并利用春节、夜间、非雨天等施工作业窗口期,抢抓顶管施工;先后攻克了接头承插式防水、细部节点防水、泥浆循环利用等难关,并根据无线视频监控的智慧工地应用,全方位、全过程把控,保证了“安全、质量、进度”三位一体的有效管控,最终实现了该项目全线的优质、高效、精准贯通。 东西湖区一流电网电力通道项目充分发挥了项目党员、青年在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带头走访慰问周围居民,“面对面”解决施工扰民问题,通过技术措施保证了地铁、高压线等重要设施均在控制范围内,最终顺利完成顶管隧道全线贯通目标,为全力推进武汉市“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互动”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贡献了电建智慧与力量。 | |
【打印】 【关闭】 |